1、自從工信部公布了小米SU7的外觀信息之后,很多網友便吐槽小米SU7和保時捷Taycan有很高的相似度。轱轆哥將小米SU7和保時捷Taycan的外觀放在一起進行對比。
2、貌似從小米SU7的外觀設計流出之時,“保時米”的調侃就已經出現(xiàn)。平心而論,小米SU7的身上確實能夠看到些許保時捷的影子。事實上,雷軍本人對保時捷一直稱贊有加。小米SU7的發(fā)布會中,雷軍也多次提及保時捷Taycan作為對比。
3、例如現(xiàn)在很多車企都在***用觸控按鍵,有的甚至恨不得把全部功能都集成到中控屏中,而小米SU7卻保留了實體按鍵,包括啟動/停止、空調、空氣懸架、尾翼等功能,并且還拓展了磁吸實體按鍵。
4、不過,因為它和保時捷一樣,都是以極限性能為目標,所以導致小米SU7在外形上和保時捷Taycan很像。反其道而行之的智能座艙 至于車廂內部,大伙都在說5塊屏幕,但是我想要說的最大亮點是保留了大量的物理按鍵。
5、比如小米SU7的設計的槽點在于和保時捷有神似之處,比例和輪廓的確跟Taycan有點像。定位C級豪華科技轎車,但后排空間卻很轎跑,跟定位B級的P7 或者 ET5 沒有本質區(qū)別。
閉門共創(chuàng)會上,雷軍問所有人在做的人,“你們的夢想之車是什么?”老小米的人說是特斯拉,因為特斯拉最科技;汽車行業(yè)過來的人說是保時捷,因為保時捷更精致,特斯拉太粗糙。結合雙方意見,最后達成共識:做豪華版的特斯拉,像素級對標特斯拉。
經歷過2023蔚來日(NIO Day 2023)與極氪007上市的大場面,小米汽車技術發(fā)布會帶來的震撼只能加個“更”字。可以肯定,當雷軍致敬了一圈新能源車企前輩時,他內心的真實渴望應該只有兩個字:超越。
從很多海外車主發(fā)布的測試***來看,開啟FSD功能后的特斯拉已經能在城市及高速道路上實現(xiàn)導航輔助駕駛功能,并且有著不錯的表現(xiàn)。此外,在經歷近3年公測后,也有消息稱FSD也將迎來正式版本的推送。
銷量實現(xiàn)“6連勝”,最有可能與特斯拉的國產車抗衡,為什么是一個EV?相比之下,作為國內掌握“三戰(zhàn)”技術的自主品牌,比亞迪具有更強的創(chuàng)新力,能夠從源頭上提高純電動車型的性能,降低生產成本,這就是國民的需求痛點。
至少跟我們國內這些新能源的制造廠商比起來是要早,而且人家的專利技術更多,所以在新能源這個領域,汽車短期內是不太有可能超越特斯拉的,那就自然是車子的智能化方向了,也就是與自動駕駛人車互動等有關的東西。
1、我們都知道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數據非常強大。超過百萬的自動駕駛車輛為他***集了數據,可見其優(yōu)勢還是非常明顯的。小米的自動駕駛技術還有非常大的成長空間。
2、不可能,因為造汽車不比造手機,只需要購買些處理器、屏幕、內存、攝像頭,然后拿到代工廠組裝就可以了,如果是這樣簡單,估計中國早就是國產車的天下了。做汽車需要技術的積累,時間的沉淀,目前小米汽車還只是ppt。
3、但在駕駛性能上,雷軍說希望小米SU7能媲美保時捷Taycan Turbo,在智能化上,希望能媲美特斯拉Model S。事實上,在發(fā)布會上,保時捷和特斯拉確實被小米SU7“致敬”了多次。
4、這意味著小米可能會在某些方面通過提升產品價值來彌補價格上的劣勢。在服務方面,小米汽車需要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確保用戶在購車、用車、維修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能得到及時、專業(yè)的服務。
5、但顯然,于首款車型尚未面世的小米汽車而言,首次技術發(fā)布會必須拋出足夠強悍的產品來,畢竟市場競爭中,沒有人會記住第二名。
6、特斯拉專注產品的質量和創(chuàng)新成果 再者就是特斯拉專注產品的質量和創(chuàng)新成果 ,對于特斯拉而言很多時候他們在對應的產品上面傾盡了很多的心血,然后他們還可以定期開發(fā)出不同的創(chuàng)新成果。
1、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和特斯拉的區(qū)別還是很大的。在自動駕駛、生態(tài)系統(tǒng)、核心技術掌握、品牌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下面就從這幾個方面來一起分析一下兩者。
2、雖然與特斯拉Model 3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但只要小米能夠在價格、服務、用戶體驗等方面下足功夫,相信它一定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贏得消費者的青睞和認可。
3、特斯拉品牌可是電動汽車這一行業(yè)中的佼佼者。在小米發(fā)布會的時候,雷軍對此表示,他說比賽才剛剛開始,他認為小米還有機會。無論小米是否能夠和特斯拉品牌比肩,但就沖雷軍這份豪氣,已經是很厲害了。
4、所以小米目前肯定是超越不了特斯拉的,網友說以后會超越,我想更多的是調侃吧。小米要想在汽車行業(yè)有一席之地,首先得先開始行動起來,而不是讓網友在網絡上先說。
1、這些傳統(tǒng)核心產品力部分,小米SU7都要顯得比特斯拉Model 3更具競爭力。對新能源車更為重要的智能化方面,由于對比的是低配車型。
2、作為話題焦點,小米汽車的熱度堪比特斯拉。小米SU7的設計***用轎跑風格,被譽為“年輕人的第一臺Taycan”。
3、極氪007最長,870公里,看來今年的電車續(xù)航競爭又要加加碼了,突破900公里指日可待。但標續(xù)版本呢,極氪007是688公里,小米SU7是668公里,都不短。而智界S7,只有550公里,放在現(xiàn)在,差點意思了。
4、而智界S7入門價格是298萬,銷量明顯比極氪007要低很多。所以,19萬是玩笑價格的話,說明小米SU7的目標價格要高出一大截,甚至可以判斷小米SU7的入門價格比智界S7都高。
5、關于銷量,起售價超30萬元的極氪001的月銷穩(wěn)定在6000-8000的水平,那么更加便宜的極氪007勢必會有所突破,保守猜測,1-2萬的月銷成績應該很容易達成。除了在尺寸上可能不如小米SU7,其他方面它都是小米的強勁對手。
小米汽車在這場技術演進中脫穎而出,勇敢地選擇了一條充滿挑戰(zhàn)的道路,堅信只要真實投入、真實強大、真實先進,就能夠開辟移動智能空間的前沿。
其實光從堆料來看,售價就大概率不會很低,畢竟小米是初入汽車行業(yè),供應鏈整合很難與那些老牌車企的較量。畢竟你這邊是一臺車沒賣,注定報價不會低。
還有小米車云協(xié)同安全預警系統(tǒng)、鎧甲籠式鋼鋁混合車身等技術加持,再添一份安心。
不久前,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公布小米百萬美金年度技術大獎。除“小米澎湃OS架構”獲獎之外,“一體化大壓鑄技術”也拿到了小米內部規(guī)格最高的獎項。
當然,一個不能忽視的大背景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日趨成熟和產業(yè)的整體積累,無論是產品、技術,還是供應鏈和配套能力,都具備了很強的競爭力。
關于小米汽車能像特斯拉一樣嗎和小米汽車有沒有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小米汽車有沒有、小米汽車能像特斯拉一樣嗎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搜索。